经济贸易系15年寒假告...
2013年阜阳市退役士兵...
经济贸易系告寒假全体...
2013-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...
2013级新生课表
关于公布2011级市场营...
关于开展“课堂教学开...
2013年度上半年国家职业资格...
首 页 > 党团建设 > 党的知识


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介绍

【字体: 】【2009/12/10】 【作者/来源 张来阳】 【阅读: 次】 【关 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共产党员的丰碑

  凤阳县委书记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占文

  2004年2月,沈浩作为省直机关的优秀年轻干部,被选派到我县小岗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。在那里他一干就是6年。

  今年11月6日,就在他第二个任期即将结束前一个月,在他的妻子、女儿、还有92岁高龄的老母亲期盼着全家团聚的时候,他却因为积劳成疾猝然离世,长眠在了小岗。

  在含泪整理他遗物的时候,人们发现他床下的几双鞋子都沾满了泥土。小岗人知道,那是即将竣工投产的1000亩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的泥土、那是正在建设的小岗石马新村的泥土、那是刚刚动工的小岗敬老院的泥土、那是五保户们庭院里的泥土……

  他的鞋子本来可以不沾上这些泥土的,因为他有充分的理由不来小岗:那时已经86岁高龄的老母亲需要他在身边照顾,年仅9岁的女儿需要父亲教导,工作忙碌的妻子需要体贴关心。他也知道,小岗村交通闭塞,自然条件差,经济基础依然不够好,村民们渴望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,盼望有人能够挑起“中国改革第一村”这个重担。作为党员干部,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,沈浩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小岗。

  在凤阳,了解沈浩的人对他的共同评价是,这是一位对群众充满感情、对事业充满激情、敢想敢干,勇于挑战的好干部。只要是对小岗发展有利的事情,无论多么难,他都要坚持干下去,不达目的绝不罢休。

  由于京沪铁路隔开了小岗村与307国道的联系,长期以来,小岗人出行要绕行20多公里,这一直是制约小岗村发展的瓶颈。小岗人多么希望能有一座跨越铁路的桥啊!可是谁都知道,要想在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谈何容易,更何况是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。然而沈浩迎难而上,在别人想都不敢想时,他已经行动了,他一次次去铁路和交通部门协商,不辞辛苦,不怕碰壁,用诚意感动了人家,半年以后终于把项目跑了下来。在高架桥合龙的时候,京沪铁路专门为此停运了40分钟。 2008年6月底,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,乡亲们争相来到大桥上。村民们说:“这条路我们盼了多少年啊!沈书记带我们修通了这条路,我们小岗大发展更有希望了。”

  在小岗,村民们都知道,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,不论白天黑夜,乡亲们只要有事找他,随时都可以走进他的房间。 2008年3月,全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,小岗村扩大了十倍,村里事务更加繁忙,每天来找他的人更多了。其他村干部看他整日太辛苦,就私下在他的房门外安装了一扇铁门,想让他能多休息会儿。他看到后很不高兴地说,我是农民的儿子,知道农民的难处,乡亲们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,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分内的事。从此,这扇铁门就再也没有锁过。

  2008年,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,是2003年的2.87倍,这是小岗村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六年,也是小岗民生改善最显著的六年。

  送别沈浩的情景,是凤阳历史上从未有过的: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行,紧急调来的二十辆大巴仍然不够,街道两旁是眼含热泪早早等候在那里的乡亲。来滁州参加农民歌会的全国十大名村的“当家人”闻讯后,连夜赶到殡仪馆吊唁。

  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”。沈浩,当你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小岗的时候,你也把共产党员的丰碑树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!

  他永远和小岗人民在一起

  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

  我和沈浩在小岗相识,几年来的风风雨雨,让我俩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……

  这几天来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作为朝夕相处的同事,并肩作战的战友,在怀念他的同时,我也在不停地追问:6年啦,两千多个日夜的坚守,两千多个日夜的忙碌,到底是什么力量,让你对这块土地这样的痴迷、留恋?又是什么原因,让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你产生了亲人般的情感?

  刚到村那会儿,一些人对这个从省城来的干部,能不能在这坚持三年都表示出怀疑,更别说带着村民干事了。为了寻求小岗加快发展的良方,沈浩一到村就扎进了村民中间,用了30多天的时间,把全村108户跑了个遍。在走访农户时,还时不时地碰到冷脸,但他从不生气。一回生两回熟,村民也渐渐开始和他拉起了家常。

  有村民反映说,村里的集体资产长期被人占用,很多人有怨气。对此,沈浩直面矛盾不回避,找当事人问清原委,苦口婆心地做工作。最终收回了20间集体办公房和2台推土机等大型农机具,村民的心气顺了。慢慢地,小岗人开始接纳和信任这位新来的书记。

  为了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,他一次次地召开村“两委”干部会议、党员会议、村民大会,领着大家一起分析和查摆落后的原因,把“大包干”带头人、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等36人带到大寨、华西等名村学习考察,让小岗人亲身感受这些年外面的巨大变化。

  为把小岗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,沈浩请来了省城的专家,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制订出了“发展现代农业、开发旅游业、招商引资办工业”的三步走发展战略。

  2008年12月25日,美国GLG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永博士来村里考察投资,送走客人已是下午2点50分。接着我们又赶到县城参加广州从玉菜业集团在小岗的投资商讨会,会议开到晚上6点半才结束,当我们走出会场时天空已飘起了雪花。一天完成了两个投资商谈,大家都很高兴。就在准备晚上好好庆贺一下的时候,沈浩接到GLG集团副总裁王倩女士的电话:约晚上8点在明光市见面,进一步商谈投资细节。沈浩看了看手表已经7点了,顾不上吃饭,就拉上我冒着雪赶往明光市。

  商谈一分一秒地进行着,沈浩一边认真地听着对方提出的问题,一边思考,能答复就当场答复,不能答复的就记录下来。谈话一直进行到夜里11点多,坐在我身旁的沈浩几次大口大口地猛吸香烟。这阵子他连续多日奔波劳碌,我知道:他是太累了……

  在小岗从玉集团的菜地里,在普朗特小岗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工地上……处处凝结着沈浩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共谋发展的激情和艰辛。6年来,沈浩带着我们一起,埋头苦干,硬是把纸上的一幅幅蓝图变成了现实:长18公里的小岗快速通道去年建成通车,通往省城、县城的交通便捷了,大包干纪念馆迎来了八方宾朋,路灯亮了,自来水通了,文化广场建好了,新的居民小区入住了……

  “两任村官沥血呕心带领一方求发展,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。 ”这幅浸透泪水的挽联,不仅表达了村民无尽的哀思,更是6年来沈浩在小岗为民、爱民的真实写照。

  因为他,我们又按了两回手印

  凤阳县小岗村村民、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

  我记得,沈浩到我们村,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。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:干实事、能吃苦。当时,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的泥巴路,“雨天一身泥、晴天一身灰”,群众都想改成水泥路。开始,村里打算从外面请工程队,一算账,最少也得40多万元。考虑钱太多,沈浩把我们找在一起商量,定下来由村里租机械、群众出工自己干,不仅能省钱,还能让村里人挣些工钱。修路的那些日子,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,和大家一起扛水泥、拌砂浆。有一次,看到刚拌好的水泥浆漏了一地,他生怕浪费了,一时又找不到铁锹,就用手把水泥一趟一趟捧到路面上,弄得全身都是泥浆,手也烧起了泡……等路修好了,我们一算账,整整省了20万元。

  沈浩时刻都惦记我们老百姓,谁家有个难事、急事,他心里都有一本账。小岗人都说,有困难,找沈浩!

  2005年夏天,有一个晚上,雨下得特别大。沈浩马上想到了徐庆山一家,还住在三间危房里。他一翻身,从床上爬起来,摸把雨伞就往外冲。一路上,天又黑,路又滑,深一脚,浅一脚,鞋子陷到泥里拔不出来,他干脆光着脚,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。一进门,看见屋里到处漏雨,房顶上的泥灰“哗啦、哗啦”直往下掉。沈浩跑到床边,急忙把孩子抱在怀里,连声招呼还在发愣的徐庆山两口子:“还不快走。”折腾了大半夜,才把徐庆山一家安顿好。因为这件事,沈浩下定决心,要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。他想方设法,四处筹钱。年底,第一批住宅新区终于建好了。就在这年春节,26户村民搬进了新居,徐庆山一家也住上了两层楼房。

  31年前,我们18个农民,在“包产到户”的契约上,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。说实在话,我这个当年连杀头、坐牢都不怕的人,却在2006年的秋天,真的“怕”了一回。怕啥呢?怕沈浩走!沈浩在小岗3年快到期,就要回城了。我们急得睡不好觉、吃不下饭,凑在一起合计,说什么也要把沈浩留下来!

  大家都相信我,也知道沈浩信任我,要我去找沈书记。那天下午,我找到他就说:“沈浩,你不能走! ”沈浩先是一愣,接着递给我一根烟,自己也点上一根,抽了两口,叹口气对我说:“老金子,我真的想回家了。来小岗这3年,我与老母亲没有见过几次面,女儿送到老家读书,见面跟我都不亲了。还有呀,我有些工作没做到家,觉得对不起你们。 ”听他这么一说,我握着他的手说:“沈浩,我知道,这些年,你为我们把心都操碎了,小岗正在大变样,你要真走了,我们怎么办?我们都想好了,一定要把你留下来。 ”就这样,我们按下了98个红手印,硬是把他留在了小岗村。

  这一留又是3年,眼看沈浩的第二个3年又要到期了。在一次会上,我试探着问他:“沈浩,你给我们说个实话,到年底,你还愿意留下来吗?”沈浩大大咧咧地笑着说:“只要你们欢迎我,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! ”于是,今年9月24日,我们按下了186个红手印,想要再次留住这位好干部。可是万万没有想到,一个多个月后,沈浩,永远留在了我们小岗村。

  11月8日,我们小岗人,用最隆重的方式,把沈浩的骨灰接回了村里。那天,在沈浩的墓前,我大哭了一场。

  我见五弟流过三次泪

  沈浩同志哥哥、萧县杨楼镇人大主席沈明儒

  第一次见五弟流泪是在2004年“五一”。那时,五弟刚到小岗村任职不久。“五一”节前,他给我来了个电话,和我商量说:“四哥,我刚到小岗,工作千头万绪,担子很重,今后恐怕一两个月都难回家一趟,你弟妹工作又忙,平常老娘一个人在家里,我真是放心不下,我想把老娘送回老家,托付给你们照顾。 ”我说那好啊,老娘从1996年以来就一直在你家生活,我们早该尽尽孝了。 “五一”节,我到合肥接老娘。五弟一脸的不舍。临上车的时候,五弟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娘面前,说:“老娘,儿子听从组织安排,到凤阳小岗工作了,一时不能回来好好照顾您,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,等我任职期满再去接您。”说完,给老娘磕了一个响头。等到抬起头时,五弟一脸的泪水。

  第二次见五弟流泪是在2008年春节。五弟一家回老家过年。除夕晚上,我们兄弟几家在一起吃团圆饭。饭桌上,我三哥的儿子问五弟:“小叔,听说明年你们小岗要上不少大项目,能不能介绍点工程给我做做,总比我在外面给别人打工强。 ”五弟听了,把筷子一放,严肃地说:“这可不行,组织上把我选派到小岗任职,是让我把小岗经济发展上去,带领小岗人民富裕起来,而不是给个人或家人谋取私利。你们趁早打消这个念头。 ”一番话,说得全家无言以对,气氛有点尴尬。

  我们老家有过年守夜的习惯。守夜时,我和五弟闲聊。五弟说:“四哥啊,不是我不想帮家里,是我不能帮。这个口一开,小岗的乡亲会怎么看我,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。小岗这几年不容易啊,都是大伙拼出来、累出来的呀。你看,虽然你比我大5岁,可你的头发还乌黑,我的头发基本全白了。 ”我心疼得不得了,便劝五弟,如果太累了,等干完这一任就回厅里吧。五弟沉默了一会,说:“小岗的发展已迈上了‘快车道’,干完这一任,如果组织上要我留下,我愿意再干,如果组织上决定让我回去,我也要当一个小岗的名誉村主任或是顾问。我真的舍不得离开小岗啊! ”说到这里,五弟流泪了。

  第三次见五弟流泪是在今年3月7号。这一天是我小侄女的生日。小侄女在萧县实验中学读书,远离父母。听说爸爸妈妈今天要来陪她一起过生日,特别高兴。放学铃一响,便跑到学校门口张望。左等右盼,到了中午12点,还没见到五弟夫妻俩的身影。小侄女很不高兴,小嘴撅得老高。她问我:“四伯,爸爸妈妈会不会又不来了呀。 ”就在这时,五弟给我打来电话,说,原计划今天能早点赶到萧县,但上午又接待了几批客商,可能要迟点,让我和小侄女再耐心等会。快1点的时候,五弟夫妻俩终于赶到了。我们简单地吃完饭,便来到学校操场的草坪上,准备切生日蛋糕。小侄女显然还在生气,一句话都不说。五弟为了哄小侄女开心,做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举动。他说:“女儿,都怪爸爸,爸爸实在是因为工作太忙。快别生气了,看爸爸给你露一手。 ”说完,五弟竟然在草坪上翻起了跟斗。毕竟是40多岁的人了,几个跟斗翻下来,五弟便累得坐在地上直喘气。小侄女看着,再也忍不住了,跑到五弟面前,叫了一声爸,我想你呀,就是想你,便抱着五弟哭了起来。这时,五弟的泪水混着汗水也一起流了下来。

  俗话说,男儿有泪不轻弹,我却看到了五弟的三次流泪。我明白,五弟的泪水中饱含着对慈母的眷恋、对妻女的柔情和对事业的热爱。

  永远的怀念

  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

  知道沈浩离世是11月6日上午,当噩耗传来,我感到万分震惊,不敢相信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。

  沈浩和我是铜陵学院的上下届同学,当时我俩都是学生干部,彼此交往很多,从那时起便结下了深厚的感情。

  在校期间,沈浩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。学习上他刻苦上进,先后获得过“三好生标兵”、“优秀学生干部”、“省级三好学生”等荣誉称号,1986年7月,毕业前夕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生活中他关爱同学,那时候,学校发放助学金,按照沈浩家庭的困难程度,他完全应当享受一等助学金,但他每次都主动要求降为二等,把有限的一等名额让给其他困难的同学。虽然只差几块钱,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,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

  大学毕业后,我俩先后被分配到省财政厅工作,又成为事业上朝夕相处的好同事。

  记得一年冬天,我们还住在集体宿舍,一天晚上,天气冷得出奇,我外出归来,看见沈浩的房门虚掩着,便推门进去,只见他裹着厚厚的棉被,蜷缩在床上,脸肿得很厉害,连说话都有些吃力。原来,为了赶印一份加急文件,他独自一人骑车去郊外的印刷厂,因路面结冰,摔得很重,但他还是强忍着疼痛,坚持把文件送到了厂里。一直以来,他就是这么一副硬骨头,坚韧、刚强,充满毅力,他以对工作的执着和出色的业绩,赢得了厅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誉。

  2003年底,省委决定从我厅选派一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。小岗村是“大包干”的发源地,各方面的关注度都很高,派谁去呢?厅党组进行了认真筛选,最后锁定了沈浩同志。大家认为,沈浩组织观念强、事业心强、适应能力强;他能够吃苦,来自农村,熟悉农村,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,肯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。厅领导找他谈话时,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。

  2004年2月16日,厅里送他去小岗村任职。在初步了解了小岗的情况后,沈浩的信心更足了。翻开他当天的日记,他这样写道:“今天,厅领导要求我到小岗以后,要加强学习,一心为民,求真务实,严于律己。我一定要按照领导要求,引导和带领小岗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,为小岗人民增富,为财政厅添彩!我相信,我一定能干好!”字里行间,我分明看到了他对小岗的憧憬和对未来的自信!但我那时确实没有想到,他一头扎进小岗,竟在那里摸爬滚打了6年!

  6年来,沈浩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,他用真情凝聚人心,以执着争取支持。单位的同事始终关注着他,关注着小岗村。厅领导经常去看他,我也多次到过小岗村。每去一次,我都深刻地感受到小岗村的发展和变化,感受到老百姓对沈浩的信任和爱戴。他忘我的工作精神总是深深地打动着我,也给我以激励和鞭策。

  沈浩,你是我们母校的骄傲,是省直机关的骄傲,更是我们财政系统的骄傲。我们永远怀念你!

  基层干部的光辉典范

  《农民日报》安徽记者站站长 夏树

  我跟踪采访沈浩6年,一次又一次被他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,一次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,他对小岗、他对小岗老百姓的真情大爱。

  我第一次采访沈浩,是2004年2月9日,那一天,安徽省委给省直单位选派干部送行,沈浩因为被选派到小岗村,引起了我的注意。我问他:“你在省直机关工作了这么多年,能适应农村生活吗?”他说:“在皖北农村长大,我热爱那片热土,怎么会不适应? ”

  他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大,充满着激情。第一次交谈,他的朴实与坦诚,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  快到秋天的时候,我去了小岗,看到他正在和村民一起干活,一身泥一身水。他走过来跟我打招呼时先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:“你看我是不是瘦了一圈,二十多年没干过这重活了。 ”当我握住他那粗糙的手时,不由地想起,2月9日我俩第一次握手时的情景。笑着对他说,你这是一双合格的村书记的手!

  沈浩告诉我,最初确定要到小岗村去的时候,也有朋友劝过他,农村的情况复杂,要超脱一点。可是,当他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走访完小岗村所有的农民家庭,当他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之中,就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力量,一种舍身为农民干事的力量。他觉得不把群众带到致富的路上,有愧于人民群众的信任,有愧于党组织的重托。

  2007年9月中旬,我又去小岗采访。走进村头那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房间里,一张床、一张桌子,洗过的、没有洗过的衣服都堆在椅子上。房间的陈设是那样的简陋,还不如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。

  看到沈浩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,我问沈浩:“你从省城下来,离开了温暖的小家,没觉得苦吗?”沈浩说:“我是吃了不少苦,但看到小岗村一天天在变化,作为一个党员干部,作为一个男人,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,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。人生真正能独挡一面、干点事业的时间,没有多少年!我能把自己最好的一段时光献给小岗,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干事,我觉得值! ”

  我知道,多少个漫漫长夜,他一个人在这个小屋里,用笔记的方式抒发着自己的情感。多少个漫漫长夜,他一个人在这个小屋里,规划着小岗的明天。他真的已经把小岗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之中!沈浩在今年8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:只要小岗村能够发展规模经营,迈入现代农业,小岗农民都能过上富裕的日子,我死而无憾!

  这两年,许多到过小岗的朋友都在惊叹:小岗的变化太大了!小岗的招商引资呈现井喷状态,小岗农民收入比6年前增长了近三倍,小岗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。

  小岗在变,沈浩也在变。每一次交谈,我都发现他对“三农”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体会,有许多独到的见解,这种思想深度来自于他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,来自于他对农村纷繁复杂局面的真实把握,来自于无数漫漫长夜的苦苦求索。

  如今,小岗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而你,一个生龙活虎、周身有使不完劲的中年人,一个正带领着小岗百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“当家人”,却一声不吭地走了。

  沈浩走了,他用45个春秋,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;他用45个春秋,告诉我们,伟大出于平凡。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党的基层干部的光辉典范!

来源:安徽日报   

 

上一篇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 |  下一篇学习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评建工作做好积极准备
版权所有:365bet大陆官网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
皖ICP备08003483号 | 技术支持 网络中心 访问人次: